交通信息工程学院
 首页 | 学院概况 | 党团建设 | 校园文化 | 合作交流 | 教学园地 | 学生园地 | 实训基地 
 
 首页 
 学院概况 
 党团建设 
 校园文化 
 合作交流 
 教学园地 
 学生园地 
 实训基地 
 
  教学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教学园地>>正文
 
【晨读.e】第十八周
2024-01-12 14:44  

【晨读.e】第十八周

嘉兴故事系列



星期一


嘉兴的水(胡文聪)

水,有一种无形的能量,蕴藏着智慧,滋养了一方的土地。浙江嘉兴的水,穿越历史,走过岁月,书写着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凝聚着百年沉淀的红色记忆。

乌镇的水——一纸风情,烟雨江南

在嘉兴桐乡,有个如诗如梦的地方。那是一个枕水而生的小镇,那是一个涵养精神的殿堂。粼粼碧波、灯影船桨、小桥流水……乌镇,用最生动的笔触刻录着洗涤灵魂的动人画卷,描绘出浸润心灵的华美图景。

在乌镇,水是流动的生命,是永恒的情愫。乌镇的水,优雅、淡然,时而像一首诗,细细低吟;时而像一首歌,浅浅吟唱。这温婉而恬静的水,在岁月流年里讲述了多少动情的故事,创造了多少浪漫的诗意,演绎了多少美丽的传说,让每一个行走在乌镇的人都能感受到江南水乡的独特内涵和风韵。

古老的乌篷船,让乌镇的水更有气质,真正营造出了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美好意境。记得是一个细雨连绵的早晨,我安静地坐在乌篷船的一头,品味着雨中的乌镇。细细的雨丝抚摸着水面,氤氲着朦胧的气息,交织出一幅浓淡相宜的江南水墨画。点点雨滴飘在脸上,落在心里,敲醒了我久违的思绪,打开了尘封的记忆。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我独自一人在乌镇漫步,欣赏着潺潺流水,感受着烟雨风情,看透了漫漫人生路。

乌镇的水,美在淳朴,美在自然。它让文人墨客依依不舍,让才子佳人流连忘返,也让久居水泥森林的我们收获到放飞思想、润泽心灵的营养剂。我想,这就是乌镇的灵魂。

南湖的水——一艘红船,砥砺初心

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在嘉兴南湖湖心岛的东南岸,静静停泊着一艘红色的画舫,它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母亲船”——红船。南湖的水托举着红船,仿佛穿越了百年的岁月洪流,向每个人诉说着那段刻骨铭心的红色历史。

一船红天下,万众跟党走。红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于我而言,每次来到嘉兴南湖,瞻仰红船、重温党史,都是一次启迪思想、提振精神的契机。100年栉风沐雨,100年沧桑巨变,小小红船从南湖启航,历经无数的艰辛探索、奋力拼搏,铸就了风华正茂、朝气蓬勃的中国共产党。

那一泓南湖的水,有着最耀眼的红色。清澈如镜的湖面上,承载了一条劈波斩浪的船、一条坚守初心的船。这条红船满载着斗志与激情,经过时代的变迁、风雨的洗礼,迎来了民族复兴的百年航程。如今,红船精神已经渗入了共产党人的血脉,成为我们党淬火成钢的精神基因。中国号巨轮必将在红船精神的引领下乘风破浪、勇立潮头,激荡出振奋人心的前进力量。

南湖的水,渗透着革命的元素,镶嵌着红色的记忆。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铿锵的誓言、奋斗的身影永远印刻在红船上,随着时间的更迭愈发清晰,历久弥新。

嘉兴,一座以水为魂的城市。我在这片热土上踽踽独行,留恋着盈盈碧水,沉醉着千里烟波。蓦然回首,还有一抹绚丽的红色被装进我的行囊,成为我生命的底色。


星期二


菱珑湾不只是一道湾(庄剑)

车在一片很大的水域前停了下来,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委宣传部的同志告诉我们,菱珑湾到了。面对一千多亩一望无际的水域,我首先看见了远处岸边秀水泱泱守初心,城乡融合践使命的巨幅标语牌,便脱口而出:菱珑湾不只是一道湾。

是的,在来的路上,好客的主人就告诉我们,菱珑湾是位于秀洲区油车港镇西千亩荡畔的一个小村落,它包含胜丰村与栖真村南部两个组成部分。菱珑湾不仅有着丰富的湿地和文化资源,还是秀洲农民画的重要发源地,是当地着力打造的具有浓浓人情味的水上艺术村落。

我们还在与主人的交谈中了解到,菱珑湾的字取之于西千亩荡特产南湖菱字谐音,取之于西千亩荡西北支流青龙港菱珑玲珑谐音,寓意以小见大。

走进菱珑湾,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具有浓郁水乡特色的建筑上那些精美的宣传画。穿过文化礼堂,我们来到了一个农家小院,农民画馆四个大字不仅透出艺术的魅力,还充分展示着新时代农民的文化自信。农民画馆里陈列着缪惠新、张金泉、吴甫根等菱珑湾知名农民画家的作品。这些素材来自民间、以传统乡土文化和乡土生活为元素的绘画作品,是农民画家内心最直白的反映,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新农村蓬勃向上的活力。

画馆大厅中央巨大的画案上还放着画家们为庆祝建党百年创作的秀洲农民画长卷,画的内容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史。在展开的长卷上我们看到了党的一大代表的画像,还有嘉兴南湖红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等画面,画中人物栩栩如生,景致色泽纯正,充分展示了秀洲农民画这一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韵。

从农民画馆出来,我们走进了张进泉的糖糕版雕刻门店。糖糕在当地具有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文化渊源,胜丰糖糕还是麟湖八味之一。糖糕版是制作糖糕的印模。屋子里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糖糕版,有寿桃、双鱼、如意,也有八仙、四季平安等,雕刻的图形,直径大到二十厘米,小到五六厘米。糖糕版雕刻是我们的民间瑰宝,2009年被列入了嘉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糖糕版越小越难雕,特别是里面花纹更难雕刻,雕刻用的锉子垂直了又不好雕。糖糕版雕刻非遗传承人张进泉说起糖糕版和糖糕,如数家珍。

将非遗传承融入到休闲旅游的发展中,从而实现菱珑湾经济文化的共同繁荣,这是我看到农民画馆和糖糕版雕刻门店后的真切感受。

青团是江南人家的一道传统点心。据考证,青团的名字大约始于唐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将糯米打成粉,放入艾草粉,加水揉成团,包上咸菜、鲜笋和成的馅料……”正在张进泉糖糕版雕刻门店街对面做青团的几位大妈,一边将热气腾腾的青团端出来招待客人,一边给客人热情地介绍青团的做法。

唇齿间还留着青团的清香,我们又走在了菱珑湾的水上九曲栈道上。盛开的油菜花、转动的水车、水上的渔船、连接两岸的拱桥,江南水乡的景色像一幅水墨画,泼洒在新农村的大地上。

拿着菱珑湾的手绘地图,我们来到了船匠工艺馆。原来,菱珑湾的圣堂港,还是嘉兴地区的造船小村庄,其造船技艺很有代表性。在木船作为交通工具越来越少的今天,造船技艺也渐渐退出了现实生活。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造型好看又实用的游船需求量日渐增多。手工制作的木船是水文化、木文化的载体,造船技艺也成为了一门绝活。河道纵横、水网密布的江南水乡,造就了圣堂港盛极一时的造船历史。工艺馆墙上挂着的由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浙江省文化厅颁发的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湖画舫制作技艺的铭牌就是明证。

时间过得真快,当我恋恋不舍地离开时,再次发现这倚靠千亩荡、坐拥浪漫精致的菱珑湾,不只是一道湾,而是一个我心心念念一直追求的桃花源。


星期三


遐思访踪亭(申荷亮)

我上次来浙江嘉兴南湖,是15年前,当时只顾瞻仰红船了,竟未留意岸边的访踪亭。

这回又来嘉兴,南湖已整葺一新,成了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5A级景区。景区的核心,自然仍是作为中国共产党诞生标志的红船,但因慕名而来的游客实在太多,已不许登船体验了。红船以铁链系于离岸数米处,仅供人远观和拍照留念。

我穿过摩肩接踵的人群,插空抢拍了几张红船全貌,再由人缝里挤出时,就看到了这间临水小亭。

起先吸引我注意的并非这小亭本身,而是亭内有块被玻璃框罩起的石碑。我初以为又系乾隆皇帝的某块御碑——南湖是这位皇帝下江南时心仪之地,可没少在此题诗立碑,细看却不是,而是建党元勋董必武所题: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

我抬头望去,才见亭前匾额上访踪亭三个金色大字,是1984年建立此亭时,由时任军委副主席杨尚昆手书。

南湖畔,访旧踪;柳如烟,雨蒙蒙。已78岁高龄的董老,重来南湖,再睹红船,他想到了什么呢?

董必武是1921年出席中共一大的13名代表之一。13人中,28年后仍幸存并登上天安门见证新中国诞生的,只有毛泽东主席和他两位了。而一大与会者所代表的全国58名共产党员中,能亲睹开国大典的,也寥若晨星,牺牲于反动派屠刀之下的和积劳成疾而英年早逝的近乎半数。李大钊,李汉俊,李启汉,何孟雄,邓中夏,陈潭秋……皆是一时才俊,誓为主义奋斗,去时壮志未酬。

重来正值清明节!访旧踪,思英烈;叹征程之艰辛,吊同志之英魂。当是董老题诗主旨了。

南湖红船,是中国共产党召开一大的旧踪。而自此开始的中国革命,走过了多少艰难险阻,有多少同志英勇牺牲!清明回望,那也是一条由烈士躯体铺就、又被无尽鲜血染红的旧踪啊。

肃立于访踪亭,循着董老的情思,我也遐想联翩。

我想起今年热播的电视剧《觉醒年代》,中共创始人陈独秀面对山河破碎饿殍遍野失声痛哭,与李大钊相约一定要建党;想起陈独秀的两个儿子延年与乔年的壮烈牺牲,走向刑场的他们那轻松而高傲的微笑;想起何叔衡在敌人围捕中纵身跳崖,不想拖累同志也不愿被俘受辱;想起瞿秋白哼唱着国际歌走向刑场,择一草坪盘膝而坐,高呼此地甚好”……

我还想起少年时代即熟读入心的《革命烈士诗抄》中一些诗句——

满天风雪满天愁,革命何须怕断头!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英雄抛碧血,化为红杜鹃!

…………

我们流了太多太多的血。有太多太多的优秀党员和革命群众英勇牺牲。

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凭愚公移山般的意志,以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勇气,在无数优秀儿女前仆后继的牺牲中,走出了一条拯国家于危亡、救人民于水火、让中华民族终能骄傲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艰辛之路、辉煌之路。

一切过往,皆为旧踪。寻访旧踪,岂止怀旧,更为前路。57年前,董老寻访的是红船建党的旧踪,凭吊大半生的艰辛征程。今天我辈来此,恰逢建党百年,更生无限慨叹。

人类的发展史就是探路史。伟大的民族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从没人走过的地方走出自己的路,尔后便有人仿效,再后来就成了通途。

由红船启航的革命之路,不会轻易改变航道;由无数中共党员和仁人志士以鲜血换来的江山,永远都是鲜艳的红色。

一行少先队员走过来了。他们向红船敬礼,听讲解员讲述红船故事,讲解董老的诗和访踪亭;一双双清澈的眸子,洋溢着少年的激情。

一位白发老人坐着轮椅,也来瞻仰红船,拜谒访踪亭。那双仿佛要用力才能睁开的眼睛里,也溢出些激动。他向少先队员们望去时,那满是褶皱的脸上绽出笑容,透着欣慰。

中国革命的航船,一代又一代传承。有少年如此,有景仰红船和信仰坚定的人在,它就永远会有动力,永远不会偏航。


星期四


嘉言懿行觅初心(王京川)

出浙江嘉兴,赴副刊亨嘉之会;

入浙江嘉兴,觅初心嘉言懿行。

红船精神——中国革命精神之源

吴越版图渐次展开,云间东岭千寻出,树里南湖一片明。俯瞰泱泱秀水,嘉兴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东接上海,北邻江苏苏州,西连浙江杭州,南濒杭州湾,天地大美。

翻阅嘉兴千秋史册,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始自春秋,筑城禾兴,隋开运河,唐建子城,吴越秀州,元升嘉兴,吴风越语,富甲一方。

月河,星光桨影归棹,灯火万家汇聚,秀水清流纵横。徜徉石板小径,江南水乡悠悠古韵迎风扑面,仿佛穿梭于历史长河,不由得放慢脚步,轻言细语,生怕惊扰坛弄幽梦。

游走嘉兴,何处觅初心?

或许,它深藏嘉兴马家浜文化博物馆藏品之中?作为长江下游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六七千年以前,嘉兴已有先民居住繁衍,江南稻作文化随之而生。那一具具原始先民的石化遗骨,一颗颗黑灰饱满的稻穗谷粒,一个个残缺斑驳的陶釜鼎罐,一块块晶莹透亮的玉玦石琮,于无声处,演绎江南文化之源的旷远神秘。

或许,它掩映大运河流淌波光之韵?长虹桥,明万历始建,听风沐雨,三弧实腹,长条石阶,踞塘岸,镇东南,跨运河,似长虹,南浮越水白,北接吴山绿,静卧流波四百载,成为中国桥梁工艺的不朽样本。长虹桥北侧,一副对联写尽古人愿景:福泽长流物阜民安国泰,慈舟普渡江平海晏河清。

或许,它存在于国家级非遗网船会喧嚣之时?浩浩莲泗荡(位于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民主村南部),碧水映黄旗。每年清明、中秋前后,数以千计的船民聚集于此,遥祭灭蝗英雄刘承忠,赶赴庙会,认祖归宗,宝卷神歌融龙舞,莲湘戏文赛龙舟。原汁原味的水上庙会,御蝗祭祀的民间传统,古代虫灾史活化石果然名不虚传!

或许,它隐蔽于嘉兴历朝名人之列?江山代有才人出,作为东汉三国重臣封地,嘉兴世家繁盛、名家荟萃,故居、祠堂、书院不胜枚举。王国维、徐志摩、茅盾、丰子恺、陈省身、金庸……大家星光闪耀。

或许……

驻足,凝望,不再苦寻。嘉兴最大的初心,就在南湖,就在那艘穿越历史的红船之上!

故事的起点,便在南湖红船。

走近红船,心底骤起波澜。这是一艘单夹弄丝网船,船身长约16米、宽3米。中舱有方桌,桌上放茶具,四周置凳椅。船后带有一只小拖梢船,与大船连为一体,悄然定格百年珍贵瞬间。

100年前,就在这艘毫不起眼的游船上,从上海转移至此的中共一大代表,继续商议开天辟地大事变,伟业蓝图日渐清晰。

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默念董老诗句,站立南湖岸边,回望峥嵘岁月,光辉历史如电影般历历在目——

在这里,荷花盛开,翠柳拂堤,背倚庄严伫立的烟雨楼,红船上诞生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字字千钧、力透纸背。

在这里,产生了党的第一个领导机构——中央局。水波摇曳中,仿佛看到一大代表在船舱中紧握右拳轻声呼喊:中国共产党万岁!

在这里,红船精神凝结百年奋斗史,寄托理想信念,传递忠诚信仰,绽放时代光芒,造就当今中华岁月静好。

秀水泱泱,惠风和畅,南湖依旧,红船领航,仿佛正在告慰先烈:这盛世,如您所愿!

嘉兴市南湖区长水街道,两位老人一笔一画,雕刻出党在我心中”“学雷锋”“庆祝建党100精美窗花;南湖区城南街道府南社区,网络服务小红车构筑起社区居民的沟通桥梁;嘉兴凤桥镇王祥里联丰村,烟雨江南,文化礼堂凝聚乡贤礼仪;嘉兴余新镇普光村,民居如画,鸣华船艺驶出红船模型。在南湖的湖心岛上,来自五湖四海的党员胸佩党员徽章,追寻先贤足迹,重温历久弥新的红船精神,感悟永不忘却的初心使命。

我想,关于嘉兴初心的探寻,答案早已勿问自明。


星期五


马家浜随想(齐霁)

浙江嘉兴马家浜文化博物馆的外形像几块巨大的赭红色瓦片扣在地面,在江南大片绿色中透着古朴的光。进入博物馆,我们沿着时间回溯,七千年,仿佛看不到时间的那头,只能驻足想象:光阴行走在水面上,闪着粼粼的光,光阴走在稻穗上,泛出晶莹的亮,但我们最终是捕捉不到光阴,它就在我们的冥想中滑走了。

看到遗骨、陶器、稻粒、穿孔斧、骨耜、木铲,我们惊讶着;还看到曾经饲养狗、猪、水牛的记载,仿佛古人类的生活接近了现代。生活在水乡的古人类不能没有渔猎生活,我们在图片和实物中看到骨镞、石镞、骨鱼镖、陶网坠,这些渔猎工具已经没有了温度,只剩下成为遗物的冷寂。

穿行博物馆中,想象一下回到七千年前的景象:杏花和桃花那时都略显羞赧,鱼儿在水草中直视着我们,牲畜似乎还没有被驯化好,大家只好刀耕火种,种植籼和粳两种稻谷。籼米细而长,不黏而散,粳米短而圆,黏性较强,恰符合那时的父亲和母亲的气质。我想听听那时的老祖母唱的什么歌?也许她们随着风唱,随着雨唱,随着大地的声音唱,随着江河的咆哮而哼唱着。有悲喜的表达,也有恩爱的诉说,可惜都没留下记录。我们看到的那些遗物中,没有那些声音:牛叫、狗吠、鸡鸣、鸟唱,还有孩童的咿呀。在炊烟升腾中,老祖母哄晚辈睡觉时的歌谣,随风而逝。

长江流域的古代文明遗址,有河姆渡、马家浜、菘泽、良渚和马桥。发现它们的意义在于颠覆了黄河流域是中华远古文化起源地的一元论。炎黄之上,黄河长江,远古文化的车轮双轨并驾,才走出我们今天的炎黄子孙。

作为一个遥望者,我想要看到一粒稻如何能在沧海桑田中演化成万顷稻花;作为一个叩问者,我要恰好在一个春天的早晨,推开原始聚落的柴扉,看到祖母的微笑;作为一个追寻者,我想要在今天的参观中与马家浜人对一对眼神,这都是多么奢侈的梦。

人类的进步体现在工具上。在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古人类用一块石头来打磨另一块石头,没有任何模具,全凭手法。那样也好,每一件工具,都不可能被复制,所有工具都是那个时候的唯一。

古人类走出洞穴,看到森林,走出森林,又看到土地,土地尽头是大海。他们一次次惊讶,就是一次次进步。面对敌人,我们需要工具;面对朋友,我们也需要工具,幸福和悲哀都需要工具来支撑。从石器到木器,再到铁器,上天入地,人类制造工具也依赖工具。

图文供稿丨高淑娟

(部分来自学习强国)



关闭窗口

           地址: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新区大学城
Copyright2003-2017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交通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