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信息工程学院
 首页 | 学院概况 | 党团建设 | 校园文化 | 合作交流 | 教学园地 | 学生园地 | 实训基地 
 
 首页 
 学院概况 
 党团建设 
 校园文化 
 合作交流 
 教学园地 
 学生园地 
 实训基地 
 
  校园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校园文化>>正文
 
【晨读】第十周
2023-11-08 15:16  

【e.晨读】2023年第十周

“属于中国的红色故事”系列

晨读周报

周一

40余年的军旅生涯中,我有幸先后在两支战功卓著的部队里服役,长期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

一支是我军战史上赫赫有名的攻坚老虎”——东北野战军的617师。解放战争中,这支以攻坚能力强为标志的主力师先后在东北战场的四平战役、辽沈战役中的锦州攻坚战、平津战役中的天津攻坚战中,每次都在决定胜负的关头杀入战场,付出惨重牺牲,啃下难啃的骨头,赢下关键的战斗,完成难以想象的任务。部队渡江南下后又一路高歌,最先杀入广州城,在广西战役中活捉国民党军华中军政副长官,在海南战役中首创木船打兵舰的光辉战例。渡海登岛后,这支部队又在美亭一战中和兄弟部队一起,以弱胜强,赢得了对岛上国民党军主力兵团的决定战役全局的一战,其后又以一天50余公里的速度南下,最先到达并解放了海南岛最南端的天涯海角。

我服役的另一支部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4年成立的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就是北伐战争中叶挺将军率领的曾在汀泗桥血战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铁军,南昌起义失败后随朱德上井冈山实现朱毛会师、参加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中所有战斗的红二师。长征途中,这支部队又作为全军的先锋,一路突破乌江、飞夺泸定桥、攻克娄山关、首过雪山草地、夺取腊子口。全国性抗战开始后,这支部队参加了平型关战役、深入两淮。1943年,其中隶属于新四军第3师的4连,在对日阻击作战中敢打必胜,涌现出刘老庄连八十二烈士抗日英雄集体。部队后来又挺进东北,战于秀水河子,打破了全副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无法战胜的神话;再以后更是从东北一直打到海南岛,赢得了数次关键胜利。

在这样的两支部队里,最不缺乏的就是红色人物和红色故事;而在所有这一切背后,深蕴着的就是对于中国伟大红色革命胜利原因和意义的解释。

记忆犹新的是新兵入伍后指导员给我们上的第一堂政治课。从头到尾,这位年轻的基层政工干部都没讲太多大道理,而是一直给我们这些新兵讲我们师,尤其是我们团的战斗英雄。他们中有1950年参加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受到过毛主席和朱总司令接见的著名战斗英雄刘梅村,有在海南战役中首创木船打兵舰光辉战例的我团4连副排长鲁湘云。自然而然地,指导员讲到了为什么这些英雄人物在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会置一己生死于不顾,把在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当成自己的神圣使命。那堂课整整讲了4个小时,直到午饭号音响起,我们还沉浸在指导员的讲述中。这是我当兵后的第一次感动,也是终生的、永远的感动。这堂课之前,我们对红色革命还一知半解。这堂课听下来,我们不但知道自己加入了一支什么样的部队,还知道了英雄前辈创造的伟业;更重要的是,我开始对这场改变了中国命运的红色革命充满了向往与崇敬。

有关这场红色革命的文学书写早在新中国诞生前就开始了,并且在新中国成立后的70余年间被长期延续了下来。在这里,我要对进行这类红色书写的前辈表达自己的钦佩之情。他们的作品尽管可能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至少,他们的书写是真诚的。他们在不同时期写出的作品呈现出了不同的面貌,但一致的是,这些作品都承认红色革命在中国的发生和胜利是必然的。简言之,没有这场革命,就不会有今天的中国。

中国共产党领导了这场波澜壮阔的红色革命,而将这场革命进行到今天的是党领导的亿万中国人民。回顾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人民的力量是抹杀不了的。诚然,在很长的一个时期,中国大多数人民都在沉睡,可一旦他们觉醒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组织成了一支队伍,扛起枪走上战场,人民的力量就显现了,开始以一种磅礴的气势在历史舞台上清晰地呈现并且蔚为大观。每一名革命的参与者,作为个体的,他们都有只属于自己的故事和命运,有他们自己一个人的遭遇”——像肖洛霍夫一篇小说的题目一样——但一旦组成了一个整体、一支大军、一支历史的力量,便会汇成足以扫荡旧中国一切污泥浊水的洪流,在解放全中国的同时解放自己。人民的觉醒、人民的战斗、人民的牺牲,包括胜利后对信仰的坚守、对未来的奋斗,终于使我们拥有了如今傲然挺立的巍巍中华。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作为这段历史进程的引领者,与党的初心、宗旨和使命息息相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简而言之,在整个红色革命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在一起。人民感念共产党的好,让自己也加入了共产党或者成为共产党的人,于是,星星之火开始有了燎原之势。事实上,当第一代共产党人开始抱定主义牺牲自己为了人民的时候,特别是当人民开始成为共产党或共产党的人的时候,红色革命的胜利就已经确定无疑了。

有一个时期,学界曾经对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产生过争论。我认为:对于鸦片战争以降渐次陷入国将不国境地的中国来说,100多年来最伟大的事就是发生了中国革命。如果我们今天讲不好中国革命故事,就永远讲不好近代以来的中国故事。

《永不妥协》(青海人民出版社)是我近期发表的红色题材中短篇小说的一个结集。在我40余年的写作生涯中,那些我涉猎其中的红色历史、我一定要写的部分,差不多都写了,也许不够,但我有过努力,没有留下遗憾。但是,那场红色革命中的一些细部、容易被大的历史书写遗漏的细流与旁支,连同它们与今天的时代发生撞击后产生的回响,我以为写得还不足。好在,这一类书写还是我这个年龄的人力所能及的。于是,我就在最近几年间断断续续地将它们中的一部分写了出来,作为对自己一生红色书写的拾遗补阙。

希望有更多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喜欢这部红色故事集,并从这些故事里寻找到那些对自己理解中国革命有帮助的历史信息与思考。

 

周二

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河图镇把保护古树名木、保护文物与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以省级文保单位、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红二十八军第三次重建会议旧址——凉亭坳汪胡氏宗祠为宣传重点,组建大枫树下学党史红色宣讲团,用好用活红色资源,以视频+宣讲的方式,不断推动革命传统教育走深走实。

组建宣讲队伍,传承红色基因

河图镇以汪胡氏宗祠旁象征着消息树”“救命树”“英雄树300年大枫树为宣讲队伍命名,充分彰显红色元素,突出宣讲重点。

按照政治素养过硬、理论功底深厚、宣讲技能娴熟等基本标准,从党员干部、村干部、身边好人、新乡贤、致富能手等人才中优选宣讲人员,组成既连天线又接地气的宣讲队伍。

现场学集中学结合、专家授课老队员传帮带结合等方式培养宣讲骨干,提高队员参与宣讲的积极性,通过录制宣讲视频、进校宣讲、进展馆宣讲、参加各级红色演讲比赛等活动,在实践中不断锻炼宣讲能力,真正做到把大枫树的红色基因赓续传承下去。

开展系统研究,丰富红色内涵

加强革命历史研究,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背后的思想内涵、时代内涵和历史价值,挖掘红色资源、革命文物背后的感人故事,准确把握红二十八军、红二十五军在河图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努力将高敬亭、林维先、陈彩林等人物的红色故事转化为生活化视角和网络化表达,为红色宣讲提供更丰富的真实素材。

将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小故事讲述大道理的方式运用到宣讲中,通过互动交融、情景沉浸、案例探究等多种方式,最大限度发挥宣讲实效,让群众听得进、记得住、悟得深。

宣讲团对正在实施的皖源、凉亭红色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建言献策,提议增添红色小品打卡点,把本土红色元素融进去,把红色文化与乡土产业相结合,以红色宣讲带动乡村旅游,打造一条红色旅游精品路线,走红军路、吃红军饭、唱红军歌,通过红色旅游促进周边产业经济发展,带动老百姓增收。

创新宣讲形式,形成特色品牌

河图镇创新宣讲形式,把红色故事融入农村风俗、农村文化、农民艺术等,以歌曲、舞蹈、小品、演讲等形式展现出来,把群众从单纯地听党史发展为主动唱党史、跳党史、演党史等,瞭望枫”“红军商店”“红军学校”“来救星”“十恨”“银河校歌等一个个生动的红色故事、一曲曲动人的旋律,向群众形象化地传播了红军的精神力量,让红色资源起来。

调动农村文艺人才的积极性,挖掘用好乡村文化能人,创作更多农民喜爱的红色文化精品。注重发挥互联网作用,以红为、以红为、以红为,通过录制讲理论政策、讲红色故事、讲绿色美景系列视频将红色资源和党性教育活化为可看、可听、可参与的生动教材,让广大群众切身感受革命艰辛历程、巨大变化、辉煌成就等,吸引更多人成为红色故事讲解者、红色精神传播者,也擦亮更具河图特色的红色文化品牌。

 

周三

是金子,到哪里都一样闪闪发光。原中共信丰县委书记曾纪财,就是在革命熔炉中淬炼的真金,无论顺风顺水,还是身处逆境,甚至面对死亡,他总是一腔赤诚,无怨无悔,处处闪耀着共产党员的烁烁光华。

那是19353月初,按照中央分局部署,留守中央苏区的红军分成九路陆续突围。项英、陈毅率领的最后一路突围队伍,准备前往信丰油山,开展游击战争。

为缩小行动目标,陈毅和项英各带两个警卫员,另行突围。他们刚走出树林,一个蓬头垢面的汉子一把拉住陈毅:陈军长,好不容易才把您找到……”

你是……”陈毅觉得这个手拿国民党士兵旧钢盔,面黄肌瘦的汉子有点面熟。

陈军长,您不认得我了?我是曾纪财呀!

你是曾纪财?陈毅万分惊讶,怎么搞成这个样子?

就如同是失群的孤雁找到了娘亲,曾纪财不由的一声,放声大哭。原来,1930年间,曾纪财担任信丰县委书记,和陈毅同志相识相知,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前夕,调任闽西代英县县委书记。在任职期间,他被倾错误执行者指责为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被撤销县委书记职务,罚他到红军后方处抬担架。抬了两三个月担架后,因工作突出,又提拔为担架队队长。中央红军撤退时,上级派他押送一批土豪劣绅去地方苏维埃政府,可途中遭到国民党飞机狂轰滥炸,土豪劣绅逃跑了一半。这下糟糕,右倾机会主义这顶帽子,更是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了。中央红军走了,地方苏维埃政府谁能收留一个戴着严重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帽子的人?这里推,那里推,眼看就要硬生生地把他推出革命队伍了!

陈毅又问道:那你为什么不回家?

我哪里还有家?曾纪财发出一声叹息,我与当地土豪劣绅之间仇深似海、势不两立。房子早已被他们烧掉,父亲也被他们杀害,妻子王丁珠牺牲在为红军挑粮的途中,像我这样的人,离开了党,离开了革命队伍,还能去哪?我只得拿着这个钢盔一路讨饭,四处寻找革命队伍,好不容易才找到您。

真是岂有此理!陈毅心潮起伏,纪财同志,斗你右倾机会主义是错误的,你不是机会主义……事情既然到了这个地步,你就不必去计较了。

曾纪财声音哽咽:陈军长,现在革命遭到了损失,我很心痛!我个人的事希望将来能重新作一个结论。

陈毅连声说道:是的,是的,中央苏区失败了,我和你一样感到很伤心。但是,中央苏区的失败,不等于中国革命的失败。现在不是哭的时候,我们要吸取教训,另想办法,争取革命的胜利!你就跟我们一起去打游击吧。

好!好!好!曾纪财破涕为笑。

陈毅从口袋中抓了一把炒米给曾纪财。曾纪财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陈毅又把身边的项英介绍给他,并问他去油山的路熟不熟。

这一带我熟透了。曾纪财坦然应答,过去我常在这一带跑。

太好了!陈毅和项英不约而同地笑了,来,我们一起商量商量。

第二天早饭后,曾纪财向老百姓借了几套衣服,陈毅化名为老刘,项英化名为老周,扮成商人,几个警卫员扮成随从,从容地下了山。由于曾纪财人熟路熟,巧妙安排,加上乡亲们的掩护,他们终于与先期到达油山的中共赣粤边特委书记李乐天、副书记杨尚奎,少共赣粤边特委书记刘新潮等同志会合。从此,项英、陈毅直接领导赣粤边三年游击战争。

项英、陈毅到油山后,派曾纪财担任大龙中心区委书记,负责把突围到该区的红军和当地游击队集合起来,恢复党组织,成立中心区委。由于曾纪财出色的领导才能,大龙中心区委的工作很快打开了局面,而曾纪财也成为了赣粤边游击战争的传奇式英雄。

19362月,因叛徒告密,曾纪财不幸在西牛杨灵坑被俘。敌人用铁丝把曾纪财的鼻子和手掌穿起来审问,后来,又用三四寸长的大铁锥子,在曾纪财身上扎洞,每扎一个洞,就插进一根鸡毛……敌人的种种酷刑都没有使曾纪财屈服,最后曾纪财壮烈牺牲。

1937127日,项英在向中央的报告里赞扬曾纪财:较有办法,他能力强,而且能艰苦工作。他的牺牲,对于我们是最大的损失,使该区工作从此以后失掉领导中心。陈毅也称赞曾纪财:这是个很好的同志。这个人的特点是不抱怨,……可惜后来他牺牲了,牺牲得很英勇。

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每当人们唱起《红梅赞》中这段歌词时,便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曾纪财。他,不就是丹心向阳的一枝雪里红梅吗?

(本文选自《永恒的初心——赣南苏区红色故事》一书)

 

周四

血染遍山红,士气豪雄,餐风饮露志若虹,倦卧茅丛石作枕,若醉春风。这是赣南省军区司令员蔡会文19353月在突围途中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句。

19359月底,国民党粤军加紧对崇犹游击区的清剿,蔡会文与项英、陈毅的联系中断。中共湘粤赣边特委开始独自领导湘粤赣边的游击斗争。同年秋天,敌人加强了攻势,湘粤赣三省反动当局调集优势兵力,从三面合围游击根据地。蔡会文带领三四十人的游击小分队,时而江西,时而湖南,时而广东,穿越深山老林,在大山里与敌人周旋。在群众的掩护和支持下,寻机歼灭小股敌人,从而挫败了敌人的跟脚队”“望火队”“砍山队等种种阴谋。

敌人遭受打击后,恼羞成怒,便施行封山移民的恶毒绝招,妄想切断游击队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被困在深山老林里的游击战士,连粮食也找不到了。少数经不起考验的人开始动摇,叛逃事件时有发生。

为了稳定游击队伍的情绪,坚定游击战士的信心,蔡会文冒着生命危险,奔走各个游击队驻地,用召开会议和个别谈心的方法,帮助干部战士认清革命形势和前途。他说:敌人把我们逼进了深山,条件自然很艰苦。我们在困难的时候,决不能丧失信心,悲观失望,更不能动摇叛变。要有坚定的信念,看到革命的光明前途。”“我是一个地主家庭出身的知识分子,为什么不跑到国民党那里去升官发财?不呆在家里搞家业、享清福,而甘愿吃这个革命的苦?根本原因就是我抱定了为共产主义牺牲奋斗的决心。我们共产党人,革命战士,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要把革命红旗扛起来,扛到底!通过蔡会文的耐心教育和开导,游击战士们进一步坚定了革命的信心,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决心。没有粮食,就嚼草根树皮,寒夜没有棉被,几个战士紧挨在一起,靠自身的体温,再裹一把树叶御寒。蔡会文还跟游击战士们一道,挖野菜,找野果,啃树皮,风餐露宿,用实际行动鼓舞教育大家,使大多数游击战士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毫不动揺。

1935年冬,部队连续半个多月没有见过一粒米星子,战士们仍然跟着蔡会文同敌人展开顽强的战斗。因为大家心中有数,蔡司令员肚子里也同自己一样,装的全是树叶和草根。1936年初,蔡会文在率部转战途中与国民党军遭遇。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游击队被打散,且伤亡惨重,蔡会文身边只剩下8名战士。望着又累又饿、极度疲劳的战士,蔡会文安排中队干部陈钧亮下山买粮。谁知,陈钧亮一下山就被捕叛变,并带着敌人包围了部队驻地。听到枪声,蔡会文一跃而起,指挥战士们突围。激战中,蔡会文身负重伤,不幸被俘。

敌人得知这位指挥若定、奋勇拼杀的指挥官,就是威名赫赫的蔡会文将军,都争着要把身负重伤的蔡会文抬回去邀功请赏。蔡会文在敌人的嘈杂声中惊醒。他怒不可遏,破口大骂叛徒和敌人,不让把自己抬走,与敌人进行了最后的抗争。敌人恼羞成怒,竟残忍地用刀割断了蔡会文的脖子。顿时,鲜血和着草汁树皮,从蔡会文的咽喉里往外喷了出来……

蔡会文用他28岁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气贯长虹的信念之歌、理想之歌!他的英名将伴随着他用青春和鲜血灌溉的共产主义事业万古长青!

(本文选自《永恒的初心——赣南苏区红色故事》一书)

 

周五

在吉安县革命烈士纪念馆里,陈列着半面红旗,旗上写着奋斗二字。要说它的来历,却有一段悲壮的历史。

1934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时任中共江西省委代理书记的曾山,受中央委派留了下来,率领一部分地方红军和伤病员,在赣南山区坚持游击战争,牵制敌人对红军主力的追杀。

随着斗争环境越来越恶劣,游击队伤亡加重,粮食和武器弹药补给困难,曾山他们必须想办法突出重围。19351月,曾山率省委机关和红二团突破防线,到达吉安东固地区,与胡海领导的中共公(略)万(泰)兴(国)特委和红四团会合。3月初,敌人发现了曾山在东固的行踪,遂调重兵包围。于是,曾山率领红二、四团转往兴国崇贤。3月中旬,与中共杨赣特委书记罗孟文率领的红十三团在崇贤胜利会师。

崇贤会师后,部队集中了2000多人,敌人为之震惊,不断增兵加紧包围。为了分散敌人注意力,省委决定分路突围。几天后,曾山来到胡海领导的红军游击队,向干部战士讲清当时的形势和任务。他说:现在的情况是敌强我弱,硬打硬拼等于自取灭亡。我们必须改变策略,突围转移到新的根据地去,那里还有我们的许多同志。我们的力量太弱小了,但是我们联合起来,革命的力量还会壮大!时任中共公万兴特委书记的胡海接着说: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突围转移不是退缩,而是为了保存革命的火种。简短的动员会,给战士们鼓起了新的希望。

午夜时分,曾山率部先头行动,在与胡海握别时,他从衣袋里拿出一面写着艰苦奋斗四个大字的红旗。这面红旗原是苏维埃政府给留守部队的纪念品,勉励同志们在严酷的斗争面前不屈不挠。曾山将红旗一剪两开,满怀必胜的信心对胡海说:这面红旗我们各拿一半,等到胜利会师的那一天再把它缝合起来吧!胡海庄严地接过半面写着奋斗的红旗,坚定地回答:革命一定会胜利,共产主义事业一定会成功,让我们大家朝着这个目标艰苦奋斗吧!

令人惋惜的是,胡海突围后被叛徒出卖落入敌手,惨遭杀害。他保存的半面红旗,解放后被收藏在吉安县革命烈士纪念馆。而曾山留下的半面旗子,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被警卫员丢失了,可艰苦奋斗的精神一直铭刻在他心里,一生都没丢失。

(本文选自《永恒的初心——赣南苏区红色故事》一书)

 

图文供稿:高淑娟

(部分来自学习强国)

关闭窗口

           地址: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新区大学城
Copyright2003-2017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交通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