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信息工程学院
 首页 | 学院概况 | 党团建设 | 校园文化 | 合作交流 | 教学园地 | 学生园地 | 实训基地 
 
 首页 
 学院概况 
 党团建设 
 校园文化 
 合作交流 
 教学园地 
 学生园地 
 实训基地 
 
  校园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校园文化>>正文
 
【晨读】第九周
2023-11-08 15:16  

【e.晨读】2023年第九周

“非遗文化”系列

晨读周报

周一

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共同组织评选的2022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前不久公布,陕西报送的《凤翔泥塑:泥耍货变身聚宝盆》《西秦刺绣:巧手绣出乡村幸福生活》《洛南草编:小草编闯出大市场》3个案例成功入选。消息传出后,不少人慕名到陕西体验获奖非遗项目,感受以非遗工坊为代表的乡村产业振兴新图景。

聚宝盆聚合产业链

来到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城关镇六营村,穿过镌刻有泥塑村几个大字的木制牌楼,在右手第一家的墙上就能看到国家级非遗项目——凤翔泥塑传习所、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非遗工坊、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等多块牌子。这是凤翔泥塑传承人胡新明的家。多年来,胡新明带领六营村泥塑人将泥耍货卖出大价钱,畅销全国各地,引领六营村朝着多元化发展的方向奋进。

泥塑工坊已累计开发设计创作新的泥塑品种60多项。目前,工坊联合加工生产农户68户,有工人35名,年产泥塑等各类手工艺品10万多件,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1万多人次。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文化和旅游局工作人员介绍,工坊还举办专题培训班8场次,培养了300多名学徒,为1300多名实习学生、残疾人等授课120余课时;解决118人就业,安置脱贫户及残疾人就业6人,带动相关产业帮扶人员46名,就业人员月收入达到4500元。

近年来,凤翔泥塑在当地文化和旅游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非遗+旅游的发展模式,带动了一批像胡新明这样的艺人,推进了非遗产业发展。六营村更是利用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顺时应势、深挖广掘、创新实践,形成了非遗产业促进乡村旅游、乡村旅游带动非遗产业的文旅链条,通过走出去交流和展览、请进来举办文化节等方式,助推其走上深化文旅融合发展的快车道

六营村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等,年均接待游客220万人次,旅游年收入突破3000万元。宝鸡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六营村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时代赋予的中心任务,更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应有之义。

草编编出国际市场

在大多数地方,玉米皮属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但在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群众灵巧的手中,它们摇身一变成了艺术品。

走进洛南县某草编专业合作社大门,记者迎面看到的是厂房里堆叠在一起的玉白色草编摇篮。编织工们脚边放着一盆玉米皮。他们娴熟地取皮、编织,不一会儿,就制作出一个个精致的摇篮把手。在大秦岭南麓的商山洛水之间,在全国草编摇篮产销行业之中,洛南草编如今已不仅是一个响当当的外贸产品品牌、非遗传承品牌,更是当地名副其实的助残解困品牌。

工艺品公司依托洛南草编非遗品牌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该公司非遗工坊采取公司+合作社+非遗传习所+培训学校+生产基地+农户+外贸企业+电商平台的非遗传承和生产经营模式,硬是将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小麦秸秆、玉米苞叶草编产品远销到了日本、欧美、中东等地区。近3年来,公司年均实现销售收入2500余万元,在洛南县及山阳县、丹凤县等地拥有草编生产基地21个,取得国家注册商标和外观专利10项,组织草编技能培训200余场次,学员超1万人次,带动老、弱、残6800余人从事手工编织。

“2017年,一个长期合作的美国客商因为对草编工艺感兴趣,专门来到合作社实地考察、洽谈业务。在商洛市文化和旅游局的牵线下,洛南草编还曾前往哈萨克斯坦参加展出。我们的草编产品超过一半都出口到国外。该公司的创办人说。

非遗+”绣出美丽乡村

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民间手工技艺西秦刺绣历史久远,千阳县南寨镇在2021年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刺绣之乡。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秦刺绣的重要传承地,近年来,千阳县坚持合作社+绣娘+农户的发展模式,不断壮大产业规模。

千阳县创办了刺绣专业合作社,让240多名留守妇女参与制作刺绣产品。合作社采取合作社+绣娘+农户的经营模式,统一设计、剪裁、发料,统一样式、标准、质量,统一销售、核算、计酬,充分解决了群众技术、款式、销售等问题,在相互交流中集思广益、共同提高、抱团发展。如今,千阳县年销售刺绣产品70多万件,产值800万元。千阳县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千阳县有省市级非遗传承人3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2人、市级西秦巧娘”8名,20多人的110多件精美作品在省市获奖,成为受市场欢迎的品牌产品。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聚焦西秦刺绣高质量发展,不断改进刺绣制作工艺、设计理念,注册千阳西秦刺绣商标,辐射带动从事刺绣制作人员超过1.5万人,实现产值超过1.5亿元,年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陕西省千阳县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千阳县将持续壮大刺绣产业规模,开发更多刺绣文创产品、旅游刺绣体验项目,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周二

现在我们开始新学期的第一课,同学们先来复习一下上学期学习的内容。日前,在四川省绵阳师范学院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音乐楼的一间教室里,绵阳市非遗中心鼓师赵强以传统音乐传承班教师的身份,开始了新学期的第一次授课。

随着赵强的手势节奏,同学们开始温习上学期的课程。很快,赵强明显感觉到大家在手法、节奏把握等方面都有些生疏,他当即喊,随后拿起乐器逐个示范,并再次组织大家练习。这一次,同学们的表现让赵强感到满意。

课间休息时,赵强告诉记者,学校的传统音乐传承班以兴趣为主,这些学生将来不一定从事川剧表演,但通过学习至少可以让他们了解川剧音乐,掌握基本的打击乐表演技巧

绵阳师范学院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传统音乐传承班设立于20163月,开设了川剧打击乐、京剧、民歌等课程,聘请绵阳市内的川剧表演艺术家、非遗传承人定期到学校授课,赵强是川剧打击乐的受聘老师之一。

后来,绵阳师范学院又相继开设了川剧变脸、川剧身段表演等课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

绵阳师范学院的传统音乐传承班,只是四川绵阳在川剧与曲艺振兴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四川绵阳各地通过非遗进校园推动传统戏剧、曲艺进校园,绵阳已有13所学校挂牌戏曲传习基地,成为绵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品牌。整合戏剧曲艺人才资源,组建名家工作室,以不定期开展文化体验、知识讲座等方式,普及戏剧曲艺文化。

密切校地互动,推动戏曲文化融入校园生活。在开展教学的同时,通过校地联动创排戏剧节目,先后推出《春色满园》《歌颂农村新变化》《我和我的祖国》《川剧变脸·吐火》等节目进校园演出。绵阳师范学院学生在名家指导下完成了《川剧奇缘》创作,并到各地学校开展巡回演出;绵阳外国语实验学校与绵阳市非遗中心联合创排的《川剧操》,集川剧音乐、身段、表演于一体,通过课间表演,为孩子们播下川剧传承的种子;绵阳市涪城区城郊小学开设川剧变脸表演班,让学生充分融入赏、画、做、写、学、演各环节,传承川剧文化。

营造文化氛围,推动传统戏曲重回百姓生活。四川绵阳各级文化部门常态化组织戏剧、曲艺专场到城市社区、乡村院落开展惠民演出,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传统戏剧、曲艺节目。

实施精品工程,提升传统戏曲传承保护水平。将川剧与曲艺振兴同文艺精品创作相结合,绵阳市艺术剧院等单位先后推出大型现代川剧《文昌第一福》、话剧《疫战中的婚约》、川剧小戏《站起来》、小川戏《又是石榴花正开》等作品。这些文艺精品通过巡演、展演、大型节会演出等方式与市民见面,让大家进一步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周三

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名词如今越来越普及了,标志之一就是每到年节,非遗老字号食品、非遗手工制品、非遗民俗活动等就会集中开展线上线下的展览、展示和展销活动。非遗承载着中国人的文化乡愁,是中国人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载体。和正式的史书相比,非遗所记录的历史亲切、朴素而丰富,充满了人情味儿和烟火气。就拿春节来说,已经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的与春节有关的非遗项目就有200多个,诸如舞龙、舞狮、灯会、庙会、年画、剪纸、社火……不胜枚举。丰富多彩的非遗展示出了中华文化的深厚与多样,所营造出的节日氛围,是其他事物难以替代的。

许多非遗项目诞生于农耕时代,是农业文明特有的产物,因此随着中国加速进入现代化社会,这些曾经伴随着中国人祖祖辈辈日常生活的事物也难免渐渐消失。比如,过去中国人几乎家家户户都备有扇子,在文人墨客的手中,扇子甚至发展成一种文化。在《红楼梦》里,仅仅围绕扇子套就发生了不少故事。但现在有了空调,扇子的必要性就下降了。许多制作扇子的手工技艺不免后继乏人。现代纺织工业发展起来后,传统的土布织造技艺就面临失传的危险。现在造房子普遍使用钢筋水泥,而传统的夯土建筑就很少见到了。

但是,非遗的价值不仅仅在物质本身,更在于非遗所承载的文化记忆,因此是不能轻易丢弃的。非遗概念的兴起与普及,使得这些宝贵的民间记忆和民间技艺得以保留并发扬光大。实际上,非遗尽管来自于过去,但仍然可以融入现代生活。许多非遗技艺的价值还有待进一步的挖掘。比如,夯土建筑的特点是冬暖夏凉、取材方便、造价低廉,虽然现在很少见到新建的夯土建筑,但通过现代技术的加持,夯土的硬度和承载力可以达到极高的标准,用现代夯土技术建造的房屋不但美观而且节能。一些建筑师正在推广现代夯土建筑。现代纺织技术造出来的布匹尽管很舒适,但依然替代不了土布的质感。一些时尚人士偏爱传统手工织造的土布,侗族亮布、扎染、蜡染等颇为流行。在网店里,这些带着乡土气息的非遗产品一直很畅销。开发非遗的实用性才能使它们不会远离生活。

新时代,人民更加渴望美好的生活,而非遗正是创造美、欣赏美,因此是切合时代需要的。现在所应做的就是进一步挖掘和创新非遗中所蕴含的美。比如,传统图案、传统设计中所蕴含的体现中国传统审美的元素如何与现代生活相融合。有的非遗项目,如苏绣和世界知名品牌合作开发手表,融古典与现代于方寸之间,令人惊艳。故宫文创产品中诸多爆品也是成功应用传统纹饰的经典案例。

既实用又美好,应该成为非遗传承发展的一个方向。非遗,只有融入生活,才不会被生活所遗忘,才能让人们记住文化的乡愁。

周四

彝绣文化讲解、少儿民族服装走秀、彝族手工刺绣体验学习……929日至101日中秋、国庆双节期间,楚雄州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彝绣馆开启彝起绣春风系列彝绣研学活动,受到了家长和孩子们的青睐。

3天活动中,公司联合楚雄市多家培训机构,组织广大少年儿童和家长走进彝绣馆,手拿针线绣布,沉浸式体验学习了彝族刺绣这项古老的非遗手工技艺。在彝绣馆讲解员的解说下,学生和家长们游览了彝绣馆珍藏展示的彝族服饰和彝绣文创产品,了解到很多有关彝族服装刺绣的文化知识。在彝绣馆T台,开展了主题为《彝秀美》《绣美霓裳》《秀美彝山》《遥远的向往》4场少儿民族服装秀。并在彝秀馆中庭举办了百人共绘爱国长卷和月饼DIY、汉服游园猜灯谜等活动。

据楚雄州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此次利用彝绣馆美学空间拓展的彝绣研学活动,旨在让广大中小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感受,深入了解到彝族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一经推出,得到了楚雄各培训机构的踊跃参与,3天活动近千人参与。下一步,公司还将在彝绣馆组织开展各类形式多样的展示、展销、展演活动,让广大游客能走进彝绣馆,了解彝绣和彝族服饰文化,拓展和提高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民族文化、彝族刺绣服饰的认知。

通过参与这些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研学课程,我们学生增强了对多元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对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也培养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和创新能力。楚雄市子安学堂负责人表示。


新闻助读:非遗知识多一点

楚雄彝族自治州民族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天文历法、音乐歌舞、服装刺绣、传统节庆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中,楚雄彝绣服饰作为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20141111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楚雄彝族服饰历史悠久,类型众多,工艺精湛,纹饰精美,内涵丰富,是楚雄彝族人民在长期的山地农耕和畜牧生活中,从自身独特的民族文化传承中形成的别具特色的手工绝技,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已成为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五

多彩非遗薪火相传,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命运与共的活态展示。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门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与现代生活充分联结,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亮丽风采、勃勃生机,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取得显著成效、进入系统性保护新阶段,提供了非遗保护传承实践的中国方案

连日来,广大非遗工作者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领会讲话精神,倍感振奋、备受鼓舞。大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担负新的文化使命指明了前进方向。新征程上,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遗,促进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持续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非遗故事展开多彩篇章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广大非遗工作者纷纷表示,将继续做好非遗的系统性保护和阐释宣传工作,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生动讲好非遗多彩故事。

在积极推动非遗和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基础上,我们将重点加强对现当代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和非遗资源的调查、记录、传播和利用工作,开展资源全面展示和转化利用。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兰静表示,当前,中心负责的中国节日志、中国史诗百部工程正有序推进,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宣传全面铺开。下一步,我们将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以更加扎实的理论研究和传承实践,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北京中轴线上,外观如凌空藏宝阁的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恢宏大气。习近平总书记以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5个突出特性对中华文明精准画像,意蕴深刻,引人深思。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副馆长苏丹表示,我们将继续丰富非遗活动品类,让藏戏、云贵民歌等地方戏曲演出以及传统皮影戏等非遗表演走进展馆、走近观众;同时,举办学术性讲座,全面展示中华文明的丰富内涵、辉煌成就,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非遗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担负起文化传承的重要责任,守护好、弘扬好传统曲艺艺术。北京评书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刘兰芳表示,自己将继续发挥传帮带作用,选择好、培养好新一代传承人。培养传承人要坚持德艺双馨标准,看他们是否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传承非遗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是否有志于长期从事曲艺类非遗项目的传承实践,是否能够掌握非遗项目的核心技艺。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院长赵罡表示:我们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高层次人才培养为核心,完善非遗传承人才梯队建设,帮助非遗传承人坚定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艺术修养、提升保护传承实践能力,引导更多非遗传承人带着对中华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谱写更加生动的非遗传承发展新篇章。

山水人文汇成宜游之地

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各地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寻找到传统非遗切合时代、切合人民的当代表达,一批批融合发展的样本脱颖而出。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传承好、发展好中华文明注入了固本培元的思想力量。贵州丹寨万达小镇商管公司总经理吴晓莉介绍,近年来,小镇大力提升非遗传承人技能,让非遗传承人成为出色的旅游形象大使;依托手工艺、民族歌舞、特色美食等非遗项目,创新非遗+研学’‘非遗+文创模式,打造差异化旅游产品;完善服务设施,推出丹寨八景慢直播、AI导游小丹等智慧服务。下一步,我们将聚力打造中国丹寨非遗周品牌,提升苗年节等节庆活动的知名度,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展非遗新姿、促文旅发展。

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坐落于福建省福州市中心的三坊七巷是闽都文化的重要标识。福州名城保护开发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公司深挖坊巷文化内涵,开展林觉民·冰心故居等修复展陈,打造叶氏民居福建省非遗博览苑等文博场所;成立古厝研究会,引入非遗传承人开办非遗课堂、传习所等,常态化开展非遗展演,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让历史建筑焕发新活力。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进一步提升三坊七巷展览展示、旅游休闲等功能,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把历史文脉传承下去,让中华文明发扬光大。

类似的实践还有很多,陕西西安,钟鼓楼旁的易俗社文化街区,露天戏台上的秦腔高亢嘹亮,馆、展、演、商四位一体的展现,让古老的黄土天籁焕发时尚活力;山东曲阜,孔庙南门的万仞宫墙前,天南海北的游客慕名而来,聆听千古传颂的人文故事,感受时光淬炼的先贤智慧……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已经成为非遗联结现代生活的重要方式。

历史文脉融入现代生活

非遗的保护传承,重在融入现代生活、展现时代价值。放眼新时代,广大非遗工作者吸吮着中华文明的滋养,赓续着深入骨髓的精神血脉,激扬起蓬勃的青春力量,正以无比坚定的文化自信,在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之路上昂首阔步。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创造新文化、建设新文明的时代强音。青海省刺绣行业协会会长、青海素隆姑非遗工坊带头人苏晓莉表示,我们将以创新创造激活传统文化、以时代精神赓续中华文脉,在制作工艺、艺术理念等方面再发展、再提升、再进步,让青绣之美更加深入人心,让指尖艺术变成指尖经济,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近年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面人(北京面人郎)传承人郎佳子彧大胆尝试,努力将国画的表现力融入面塑技艺,创作了致敬医护工作者的《巾帼》、奥运吉祥物冰墩墩等作品。他说:接下来,我将与时俱进,让作品精准触达受众。同时,主动适应市场,丰富产品形态,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焕发时代光彩,用年轻人的话语讲好非遗故事。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广彩瓷烧制技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周承杰介绍,自己打造的非遗品牌粤字一彩已经进驻永庆坊,他和团队还策划推出了研学项目,让市民游客在永庆坊感受非遗魅力、体验广州特色文化;与早茶、手游等领域企业联动,让非遗创新成果可用、可感、可触、可见。我们将继续推动非遗品牌更有深度和广度,带领广大游客尽享非遗之美。周承杰说。

在广东,“85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佛山木版年画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刘钟萍打造了解忧年画铺品牌,被网友称为年画女侠。她介绍道:我打算与文具品牌联合出品文具,开展年画手工体验课等,让年画走进百姓生活,让传统文化焕发光彩。

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国各省(区、市)举办9800余项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广大非遗工作者将把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成效落到实处,引导人民群众切身感受非遗在新时代融入当代生活、服务百姓民生的生动实践,共享非遗系统性保护成果,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记者郭子腾)

关闭窗口

           地址: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新区大学城
Copyright2003-2017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交通信息工程学院